最新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知識 > 什么樣的室內環境更接近自然?什么樣的室內環境更接近自然?
1、通風
貴州工程檢測從實踐經驗來看,建筑設計應確保每個小時室內有一半的空氣實現更換,每小時70%以上的換氣率對住戶健康更有益。
如果換氣量低于10升/每人每秒,建筑環境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人們的生產率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病態建筑綜合癥主要出現在使用空調設備的建筑中, 大多數研究報告表明,當工作場所處于自然通風狀態時,人們對環境的滿意度高于使用空調手段的狀態。他們更喜歡與外界直接進行空氣交換的方式,而且自然通風系統比人工空調系統所消耗的能量一般低10-30%。
2、熱舒適性
自然通風狀態下,建筑物中較高的室內溫度不一定讓人感覺不舒服,所以我們可以設定這樣一個目標——在不使用空調設備但又確保用戶舒適度的前提下進行建筑設計。這種設計理念會對窗體設計產生越來越深遠的影響。
最為重要的是,雖然我們設計的建筑窗體系統功能越來越多,但是我們必須牢記要以用戶為中心,不要剝奪建筑用戶對系統的控制權。
3、光照
一篇名為《在黑暗中死去》的論文中指出,一個陽光浴治療室可以將心臟病人去世的概率降低一半。他們還發現,陽光可以減輕人的抑郁情緒。另外一項研究發現,俯瞰自然風景的病房比面對磚墻的病房能夠更快地幫助病人恢復健康。
一個實際案例
Heschong Mahone集團進行的一項廣泛研究對2000個教室中的21000多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那些靠近最大窗體面積的學生比離窗戶最遠的學生在數學上的進步快15%,在閱讀課上的進步快23%。如果教室中合理使用了天窗照明(日光可以較為均勻地分散在教室中,老師可以控制天窗的采光量),比不在這種教室中學習的學生進步快19-20%。
結論
日光照明直接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及學習效率。
4、照明與晝夜節律
自然光可以加強我們的白晝生理節奏。通常,由于光線的刺激作用,人們會在早晨醒來,在白天處于清醒狀態,然后在夜晚入睡。如果沒有足夠的日光和黑暗,這些過程就會發生紊亂。
在對光的反應方面,我們的身體也呈現出季節變化。我們的晝夜節律對這些季節性變化做出反應,使高緯度的人們在冬季睡眠時間較長,夏季睡眠時間較短。但是,這些系統并不是總能完美地工作——部分原因可能是今天很多人接受日光照明的數量、質量和節律不足所致。
結論
工作場所引入更多的自然光對人們益處頗多,當然如果人工照明在數量和質量上盡可能接近自然光,也可以收到類似效果。(但很難,原因你懂得...)
建筑師可以通過眾多必要的控制手段為建筑用戶提供最佳的居住環境--良好的光照、通風和溫度水平,讓他們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居住環境,更加真實地“接觸”外面的世界,實現室內與室外環境的和諧與平衡是完全可能的。
下一條:沒有了
Copyright ?http://www.998rt.com/ 貴州正建興業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 備案號:黔ICP備2021005145號-1
貴公網安備52011502002320號
技術支持:富海萬企科技 免責聲明:本站內容由互聯網收集整理,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刪除內容,謝謝!